|

楼主 |
发表于 2017-6-19 18:54:16
|
显示全部楼层
2. 生产力的实际状况决定着经济活动的技术水平和物质财富的多寡丰富程度。
抽象地说,生产力的实际状况是由各种生产要素的水平以及配置要素的能力决定的。在生产要素体系中, 属于劳动资料的那些要素是生产力水平的指示器; 这些物质要素, 不是简单地指示着人类社会在生产着什么, 而是指示人们在怎样生产, 借助什么样的物质手段来生产; 例如石磨、风车、铁器、蒸汽机、发电机、火箭发射器、电子计算机、互联网, 这些劳动资料就是人类经历石器时代、铁器时代、蒸汽时代、电力时代、航天时代、计算机时代、网络时代的指示器。
生产要素中属于劳动对象的那类生产要素,是真正要发生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生态的变化的物质要素; 这些要素是人类社会物质财富的真正富源,它表征着人类社会物质财富的实际内容: 例如石料、青铜、钢铁、石油、潮汐、太阳能、各类生物物种、原子、量子、基因、信息等就表征人类社会物质财富所经历的不同时代; 劳动对象不仅要求作为物质手段和技术手段的劳动资料必须与之相匹配,而且要求劳动资料必须不断地发生变革,因为只有当这些变革成功发生之后才能完成从劳动对象向劳动产品的转化。
人作为与自然、物质相对应的主观要素, 是物质变换和掌握技术的主体, 因而是决定一切的因素。人的体力和智力是有差异的,体育和智育不仅是提高人力资源的根本途径, 更是提高劳动生产力的根本途径。因此, 早期的资产阶级启蒙主义者干脆把人的本性归结为劳动,经济学古典学派甚至据此还创立了劳动价值理论; 在当代“科技创新以人为本” 的口号则更简洁而明确地表明了人是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
抽象的生产要素还不是现实的生产力,要使生产要素成为现实的生产力,就必须把它们合理地配置起来。一般来说, 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决定生产要素的配置主体; 生产要素的配置方式取决于经济形态的社会性质;而配置生产要素的原则则取决于经济活动的目的。
然而, 不管谁来配置、如何配置、配置什么, 配置生产要素的实质是使本来松散的、相互分离的生产要素经过配置而形成一个有结构有功能的生产力体系; 因此,生产要素配置体系本身就是结合的生产力。历史上的生产要素的配置体系大致有三种不同的形态。其一, 是以人身依附为特征的配置体系; 具体地说,这种配置体系还有两种子形态: 以人的血缘之间、氏族部落之间、地域之间关系的相互依附为特征的一种自然配置和以人身占有为特征的社会自然配置。其二, 是以市场配置为特征的社会配置; 这种配置体系也有两种子形态: 完全的市场配置和以宏观调控为特征的市场配置。其三, 是以计划配置为特征的社会自觉配置; 从实践的角度来看, 这种配置要有足够的支持条件才能实现: 科技生产要素的社会化(程度)、信息的社会化(水平)、尤其全面发展的人的社会化(广度和比率)。
|
|